close

 

29356.jpg

 

 

 

 

1月份結束了。

 

一年之初總是過得出奇地快,為了讓時間多留一會兒,得更努力讓生活飽飽的。

日子還是一樣運轉,有很多片刻的感動來不及完全被記下,總之就一點一點地,把它試著留下。

 

#這個月和媽媽休同一天假,一起去逛市場、媽媽帶我鑽進了攤販夾縫間一家黑黑髒髒的小麵攤,一起吃了便宜又美味的湯麵。還跑去鳳儀書院逛,住在高雄的我們,其實反而很少這樣走走看看。去大東還書後,和媽媽一起重看了齊柏林的〈看見台灣〉。媽媽說不能常看,心裡會很難過,我說但我們不能裝做什麼都不知道。就像我在看片時,把在圖書館奔跑嬉戲、屢勸不聽的兩個小鬼叫過來,問他們是誰帶他們來的,然後拎著他倆去找他們的媽媽。看來我也朝向多管閒事的大嬸之道邁進。

 

#和好友W約了逛週二限定開漳聖王廟的夜市,說了好久終於去了,看起來平常簡單的相約,事實上從來都不容易。W和新婚丈夫正在期待著有新成員加入,我聽著覺得自己好幼稚,還在想著可以和情人長相守就好等等。W說,最近她開始把時間多留給自己一點,過去的她,習慣與人相約、把時間都填滿,才不會孤單。猛然發現,我是很習慣孤獨的。我很常一個人,也極少因為害怕一個人,而找人吃飯或出門。我常常聽得見自己新的聲音。與人相處的時候我能樂在其中,愛說話也愛笑,但沒有人一起的時候,我好似也挺習慣的,太常這樣了,也就無所謂喜歡或討厭。

 

#和好友T。

2017年底,我很想趕快畫上一個句點。不是斷絕往來的那種,而是很想趕快離開那種糾結和矛盾,很顯然的,我不喜歡那樣的我和那種互動。

 

在2017接近尾聲之際,和她相聚吃飯喝茶。她分享到,會在歲末年終翻看一年來的手札,回顧這一整年自己做些什麼。我覺得這方式挺好的,這個世界總是催促著我們向前,卻不允許我們輕易回過頭。看看自己一路走來的腳步,才發現其實也完成了不少事,再度昂首,也更能確定自己的方向。

那一次,我發現我能聽懂她的話了,很好笑吧,在此之前(這一兩年)我常常聽不懂。這種終於聽懂的感覺讓我泫然欲泣。我想是因為在來之前,我焦慮到不知如何是好,朋友D跟我說,就坦白說吧。我想對,也沒別的方法了。所以我決定好了,就坦白說,把我討厭的我在意的我受不了的那些都原原本本跟她說,然後就把心淨空,好好聽她的故事。我想大概是這樣吧,我發現聽懂她的話以後,我不那麼生氣了,我深深覺得這是個好的開始,可以放下了。

 

2018初,還沒一個月,我又幾乎被她的狀態給影響,躁動不已。才驚覺這不該是「放下」,而是必須慢慢地、偶爾跳脫來看。原來自己想被如何對待、自己還需要再那些部分更主動更積極、原來我們是這樣互相關心著、又是怎樣的不湊巧和沒默契。原來我真的很在乎這份關係。跳脫來看,我會清楚她的問題是她的、她的愛與恨與人生,那些糾結都是她的。我傲慢地把她的當成是我的,只因為我以為我是她的某某,就應該照單全收。我的不足和無能為力盡現,才是使我糾結矛盾的主因。我沒辦法幫她解決她的問題,我沒辦法讓她看清楚她的問題,我沒辦法讓她感到幸福,是愛情給的那種,我沒辦法阻止她把感情的順位排在我前面、然後漸漸把友情放在一個接近佛祖差不多的高度(我放你在心上)…這些沒辦法,讓我很氣餒,但那就是她,這就是我。我想找到我有辦法的,只有陪伴、靜靜地聽、知道她的好與不好,也讓她知道我的,然後偶爾抽離,不然我會很容易動怒。

我想這些迂迂迴迴,都源於我們的在乎,不然我根本不需要消耗能量去在意去掛心去動怒,不過這份在乎並非完美,我也無意這樣說,不然上面那些話就太真空了。我想經過這般,我更接近真實的關係,也很堅定的相信自己的所思所為是值得的。

 

#和友人S約了吃鍋,高雄不冷,吃著暖暖的鍋,見到久違的朋友,談著往事和近況,倒也暖和。S告別了台北的工作和感情,回到高雄生活,我真心替她開心,因為看得出來,那並非單純的Yes or No,而是經過心境的轉折後的生活選擇,回到家,有新的挑戰,不過也是自己選的,我們都一樣。

聚會前太早到了,在附近停好車後就開始亂晃,看到了一間裝潢顯眼的早午餐店,吃早午餐這事好像很久沒做了,偶爾也會想一個人,像個都會女郎一樣去吃個悠閒早午餐,細想大部分的時候,是睡飽起床、拿個鯊魚夾把頭髮盤起,再從冰箱裡撈出一些食材煮成熱呼呼的一鍋吃。這可能才是我的風格吧。

 

#主管休假,突然丟了一個訊息給我。是一個管所的徵才訊息,她說給我參考,卻也不希望我去。後來履歷一去杳無音訊,我也不怎麼難過,心底只有滿滿的感謝,謝謝她肯定我,謝謝她始終把我的事放在心上,謝謝她給予我好多機會。她這麼做,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了。

 

#這個月和J又去了桃園做志工培訓的分享,我們合力準備了四小時的課程,又說故事又演戲、還有一大堆體力活,行前花了許多時間,直到前一天又改了內容,只能說我倆都樂在其中吧,一邊猛喊緊張,一邊也完成了整天的課程。結束後,司機大哥載著我們往高鐵站,一路上的顛頗,讓我們倆一滾下車幾乎快吐了,然後各自到摩斯買了熱飲和食物,再從抖抖抖的寒冷北方回到高雄。捧著熱可可時心裡想,這次是真的要說再見了。好像從沒有認真跟J說過再見,因為總感覺能再相見。高雄很溫暖,幾乎不會出現那種連心也跟著發抖的冷,這種溫暖,大概就是讓我能一直樂觀地這樣想的原因之一吧。

 

#我的生活好像都跟你沒有關係,可又覺得你一直都在。2017的跨年和今年的第一天,我都在你的身邊醒來,回房拿東西,又湊近你身邊看看你的睡眠中的鼻息,忍不住偷親了一下。這個月和你相約中壢,那個地方你和我都不喜歡,不過因為你在,我願意搭著慢火車去到那座城,你帶著我在冷冷的夜裡,去吃夠味的泰國菜,再一起鑽進你準備好了溫暖床褥。早餐是你煮的稀飯和幾道菜,都是我愛吃的,下午一起到了附近的咖啡館吃了咖哩和鹹派,約好下次再來喝咖啡。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,把握可以牽手的時候、可以一起吃飯的時候,看起來沒有關係的生活被你點亮,你像一片拼圖,沒有你就不完整;你像一盞燭光,有了你就有光和溫暖。(這些肉麻的話,謝謝是你我才寫得出來。)

 

#1月份還參加了廖瞇的寫作課,還有園雅的畫畫課。學習新事物,已經成為我的習慣,但其實也不是那麼勇敢,就只是在原有的範圍多跨出一點點,大部分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安全感,還有不斷確認自己的樣貌。

寫作課和畫畫課都一樣,因為要進入新的團體這件事,對我而言是看似簡單、實則消耗能量的事。可大部分的時候,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,往往能遇到很多好人,在一群人裏總有人願意對我伸出手。

 

參加廖瞇的寫作課之前,我已在小美的課堂上寫了一段時間。我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有慣性,那並非出自成見,而是一種對安全感的依賴。所以我想試試看,參與不同團體的自由書寫,別人和自己會長成什麼樣子。

我發現那種安全感最終還是源於自身。在小樹裡,剛開始動筆時,我發現自己卡卡的,要唸出來也卡卡的,要說話也卡,我想把這些歸咎於天氣太冷,又好像不是。後來我們讀劇本也討論,想把拉扯的心意說清楚,無論在電影或現實生活中都好困難。跟詩人學寫作的好處是可以讀詩,盡情地讀、不帶成見的讀、不用先管是不是詩就讀,第一次體驗到讀了太多詩會想吐,一則是感動太多很累人,再則是讀了夠多後不吐不快。這種想吐的感覺很吸引人,讓我想多讀多寫。

 

昨晚是1月的最末一日,可能是在冷冽的天氣,和一年之初的交互作用下,對這種時刻特別有感覺。
畫畫時,園雅老師時不時說出一片片的話,咚的一聲讓我被打中了。我說,她在指導我們畫畫時說的話像詩,富有哲思又充滿詩意,我好想抄下來,每一句都好想,可是手裡拿著蠟筆塗塗抹抹,根本無暇分神。好生活化的時刻,大多的時候我們想把日子過得像詩,卻只剩下一點精神感覺生活像詩,最終只能留在詩的想像裡,把日子過完。
不過這種偶爾可以不用說白話文的時刻真好,就像可以去畫畫和寫作真好,表示我很努力在把日子過得接近詩一點。

【如果你一直擔心它會不見,它就會越清楚。】

#1月份參加了渴望課,去年也上過的,在農曆年前,和一群同樣懷抱期待的好人,一起好好相聚。好好整理和訴說過去一整年的自己,再挑選出今年度的渴望,讓來年的腳步更加篤定。

#活得有價值/味道/意義
#讓生命更豐富更完整
#好好跟自己在一起
#暢快盡情的使用身體,有出力有流汗
#溫柔地被對待與溫柔的對待人

【找到一個方向,然後遵循它】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一起Toge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